色欧日韩AV在线_一本一道影院_无码专区中文字幕,最新亚洲AV黄线,麻豆蜜桃国产精品无码视频网站,国产亚洲成人片在线观看导航_一区xxx

大莊嚴銅雕佛像生產(chǎn)廠家
標語
聯(lián)系電話

佛教文化
Product display

聯(lián)系我們
Contact Us

大莊嚴銅雕佛像生產(chǎn)廠家
聯(lián)系人:任金鵬

業(yè)務電話:18250514111

聯(lián)系郵箱:[email protected]

服務項目: 佛像雕塑,鑄銅浮雕,銅雕廠家批發(fā)

公司地址: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(qū)國家級木材加工區(qū)東方大道1142號

佛教文化

佛陀十大弟子之─持戒第一優(yōu)波離
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5 09:20

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

波羅木叉是大師 依教奉行修總持

金剛寶珠常在握 美玉無瑕時護之

諸佛本源精進力 菩薩母體篤行思

西土南山規(guī)范普 緇門楷式眾基石


佛陀一生,尊者清楚

   優(yōu)波離尊者一生都跟著釋迦牟尼佛的,侍奉佛的──在佛是太子的時候,他就來做佛的護衛(wèi);佛修道的時候,他又做佛的一個護法;佛成佛了,他做佛的弟子。他這一生,沒有離開過佛。因為沒有離開過佛,所以叫“近事男”。他本來的名字叫“車匿”,又叫“優(yōu)波離”。

   佛一舉一動,優(yōu)波離尊者都記得;佛一生的事情,他都清清楚楚的。釋迦牟尼佛還是悉達多太子,他剛出生的時候,有位住在深山的阿私陀仙人,特地來王宮為太子祝福。他對凈飯王說:“太子具足稀有的大丈夫相!若太子繼承王位,將來就是轉輪圣王;若出家修道,一定會成為證得宇宙真理的大覺悟者?!?/p>

   凈飯王因為有阿私陀仙人的預言在先,擔心太子出家修道的憂慮與日俱增,所以想盡方法來討好太子,一切事情,都是他愿意怎么樣就怎么樣??墒窍み_多生來 就沉默寡言,不貪圖世間的榮華富貴,歡喜清靜孤獨。他的父親就恐怕太子不愿繼承國王位,所以為他建造許多美麗的宮殿和花園,還預備不知多少的宮娥婇女來服 侍他??墒翘邮莻€少欲知足的人,不貪這一些個物欲誘惑,他什么也不要,不為所動。


隨游四門,生老病死

   有一天,悉達多太子因為覺得在宮中很悶的,要求父親讓他到宮外去看一看。凈飯王因為要討好他,不敢拒絕他,也不敢叫他不去,那怎么辦呢?于是乎,就下令預先把街道都清理干凈了,攆走閑雜人,不準他們接近太子,心想這樣他出去游玩游玩,大概也不要緊吧!

   太子只帶著車匿,先到東門去游覽;東門是個生門。本來已把閑雜人都攆走了,沒有閑雜人了,可是偏偏就遇到一個婦女,抱著肚子呱呱地喊叫,痛苦得不得了!太子沒有見過這樣的情形,就問護衛(wèi)車匿:“這是怎么回事?這個女人怎么又哭又叫著?”車匿說:“這個女人要生小孩子了,小孩要出生的時候,她很痛的,受不了!”太子一聽,想:“喔!生小孩子是這么痛苦啊!”就說:“我們回去啦,不要看了!”于是就回王宮。

   第二天,到南門去游玩。 到南門,看見個什么人呢?見到一個老人,老態(tài)龍鐘的,雞皮鶴發(fā),牙也掉了,眼睛也花了,耳朵也聾了,頭也晃頭了,也邁不動步了,身體都不幫忙了。眼睛也不 幫忙了,看什么東西看不清楚;耳朵也不幫忙了,也聽不見人家說什么,人家說什么,很大的聲:“?。∧阏f什么?”這么樣子,太子一看,就問車匿:“這個人怎 么?”車匿說:“太子!這個人老了,他老得這樣子!人老的時候,耳聾眼花,牙也掉了,吃東西也不香了,這個又流口水,又淌汗啦,吃飯也不知道怎么吃了,睡覺也不知道怎么睡了,走路更不會走了。”太子說:“人老了,就這么樣子?這太辛苦了!太苦了!回去了,不看了!”于是乎,又不愿意去游歷,不愿意去走,就回王宮了。

   第三天,悉達多太子來到西門。 這回見到一個病人,他病得很厲害,身上發(fā)冷發(fā)熱,又生瘡長癩,流膿淌水的,看著特別難看,在那地方“哎呀…哎呀…,我真不舒服,我真難過?。 边@么樣哼哼 呀呀地叫著。太子一看,就問車匿:“這個人怎么這樣痛苦?”車匿說:“太子!這個人是病了!”太子問:“他怎么病的?”說:“在世界上,很多人都會生病 的!到生病的時候就身不由主了,坐也坐不住了,也不會走路了,甚至連水都不能喝了,也不會說話了?!碧诱f:“呃!有病就這么辛苦!真是!沒有意思!不看了,回去了!”那么就回王宮了。

  第四天,到了北門。 剛剛一出門,在在門外,看見一個人死在那地方,也沒有管理;那個身上又生蛆的,又流膿淌水的,又是蒼蠅呀、綠豆蠅呀,滿身都是生蛆下雜的。太子一看,就問 車匿:“這個人為什么這樣?”車匿說:“太子!這個人死了?!薄笆裁词撬腊??”“就是斷氣,沒有呼吸氣了,命根斷了?!碧訂枺骸澳窃趺从钟猩?,又有老的,又有死的,又有病的,人生都要這樣嗎?”車匿說:“每個人差不多都要經(jīng)過這些階段?!碧右宦犨@樣,說:“啊!這樣的人生,太沒有意思了!”


出家修行,能斷諸苦

   太子正在這兒說沒有意思,正說著,忽然來了一個比丘,穿著袍、搭著衣,就這樣從他身邊經(jīng)過。太子就問車匿:“這個人是做什么的?”車匿說:“您問問他就知道了?!庇谑窍み_多太子就問這個比丘:“你是什么人?”他說:“我是個出家人。”

  太子問:“什么叫出家人?出家人是做什么的?”比丘說:“我出家做比丘修道,就是為了要脫離生老病死苦的束縛。離開生老病死苦,然后就了道了,就能不生不死,就不受這個生老病死苦的拘束,可以成佛的?!?/p>

  太子一聽,這個沒有生老病死,這不錯的,就很注意的。這時候,太子迫不急待地問:“喔!那你可以教我怎么樣出家嗎?你可以做我的師父嗎?”原來,這位 比丘是凈居天人,故意化現(xiàn)成一個比丘,來度悉達多太子的,來指示他,因為他機緣將要成熟,應該出家修道去了??墒牵斕右粏査臅r候,這位比丘把錫杖往 地上這么一振,就踴生虛空,不見了。這時悉達多太子也沒有法子學道,出家的希望落空,只好又回到王宮里去了。


親自隨佛,逾城出家

   回到宮中,悉達多太子終日悶悶不樂,一直想著這生老病死的問題。這個時候,在印度有一些個相師來到王宮,就對他父親凈飯王說:“太子如果在七天之內,不出家的話,他就可以成為轉輪圣王,整個一四天下,就是我們整個世界的國家都要受他管。只要您留他七天,七天后,他就可以成為轉輪圣王了?!边@整個世界不是單單現(xiàn)在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南贍部洲。怎么叫一四天下,就是南贍部洲、東勝神州、西牛賀洲、北俱盧洲。

  凈飯王深信不疑,于是下令派遣軍隊,把悉達多太子所住的東宮給圍起來,里外的交通都斷絕了,就像現(xiàn)在所謂的戒嚴。這戒嚴令,不準里邊的人到外邊去,也不準外邊的人到里邊來,也就是封鎖,令消息都斷了。

  可是,悉達多太子因為有大善根,雖然被人看管著,但是他還是不迷。當時凈飯王也選了很多美女,在東宮給太子娛樂。太子見到這些個美女,也就等于沒有見到一樣,見如不見,聞如不聞,所謂“眼觀聲色內無有,耳聽塵事心不知”,內無身心,外無世界。

  就在這個時候,凈居天人又現(xiàn)身了,對太子說:“太子!你是不是貪圖這個世間的五欲,把宿世的愿力都忘了?你現(xiàn)在還記不記得宿世發(fā)的愿?”悉達多太子 說:“我沒有忘,但是現(xiàn)在我也沒有法子!”凈居天人說:“如果你沒有忘,還想要出家修道的話,我可以幫助你?!碧诱f:“你能幫助我,那最好了!”

  于是乎,晚間就叫車匿備好車馬。預備好車馬,準備和車匿從后花園沖出去。正在這個時候,四大天王現(xiàn)身,每一位天王各捧著一條馬腿,就這樣悉達太子和車 匿,連人帶馬一起踰墻而去,從虛空就飛出去了。一飛,飛了有三由旬(由旬,就是古印度計算里程的數(shù)目;一由旬,相當于現(xiàn)今的四十里),然后就在雪山降落。 太子剃除須發(fā)之后,把寶冠及衣物交給車匿,回去稟告凈飯王,請他們不必掛念。

  凈飯王知道候,雖然很舍不得太子出家,但是已沒辦法挽回了。于是就派遣五位人,伴隨太子在雪山修行。修道這時候,感應到天獻麻米,悉達多太子一天就吃 一粒麻和一粒麥,這么維持他的生命。其中三個人,受不了這種苦,就離開到鹿野苑去修道。另外,兩個人因為看到悉達多太子喝了牧女所供養(yǎng)牛奶粥的這種情景, 就認為太子現(xiàn)在不能受苦了,他不會有什么成就的,所以也走了。五個人都離開了,唯有車匿就陪著悉達多太子修道,始終不離。

  這個車匿,就是這位優(yōu)波離尊者,所以他才說:“我親隨佛,逾城出家;親見如來,六年勤苦;親見如來,降伏諸魔,制諸外道?!蔽矣H自隨著佛,從東宮里就騎著馬飛出城出家去;我親自見著佛,在雪山六年之中,行這種難行的苦行,忍這種難忍的苦行;我親自見到佛,降伏諸魔、制諸外道。怎么降伏諸魔呢?



親見如來,降伏諸魔

  本來釋迦牟尼佛在雪山就可以成佛道,但是因為恐怕世人誤會,說是這成佛道一定要受苦才能成佛,所以就不在雪山成道。于是乎,走到菩提樹下安坐,他就發(fā)愿了,說:“我如果不成佛道,我始終不起于座?!庇谑亲竭@個地方就不起身。

  不起身坐到第四十八天時,這六欲天的魔王波旬,作了一個夢,夢見有三十二種的變化。魔王也會算,也會觀察的,看看為什么我作這么一個稀奇古怪的夢呢? 一觀察,喔,悉達多太子坐在菩提樹下,就快要成佛了!這是不可以的!我一定要去破壞他的定力。于是就派了四個魔女,都生得非常美貌。魔就是妖怪,妖怪雖然 是妖怪,但是她們也不愿意丑陋,歡喜漂亮。這四個魔女,就去擾亂悉達多太子的定力。現(xiàn)三十二種的媚相,來引誘悉達多太子,想要叫他生出一種凡心來,生出一 種愛欲心來。

  悉達多太子既沒有愛,又沒有欲,雖然不是木頭,但是他可在這種境界上而不被境界轉,所謂“眼觀聲色內無有,耳聞塵事心不知”,他不被魔女這種魔力所搖 動。魔女雖然再美貌,誘惑的力量雖然再大,他也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。坐到那個地方,寂然不動,一點都沒有動心,不生這種愛欲心。能以對境界上而不動這種 心,對境無心。

  這個時候,悉達多太子就作一種不凈觀。他就觀想著:“呃!你們現(xiàn)在來騙我?你雖然相貌生得美麗,不過都是帶肉的骷髏,九孔常流不凈。眼睛就有眼屎,耳 朵就有耳屎,鼻子就有鼻涕,口就有口水、黏痰,那么再加大小便,更是不凈。每一個毛孔里頭生了好多蟲,周身都不清凈,污濁邋遢。”那么這樣一作觀,把這四 個魔女都給觀得就像老太婆似的,老態(tài)龍鐘的樣子。

   這四個魔女,一看自己后,就互相一看,你看我也老得這么樣子,雞皮鶴發(fā),行步龍鐘。她看她也是鼻涕黏痰,周身都是污穢、不潔凈,周身都是蟲。她們這四 個魔女,對面互相一看,也就作起嘔來了,互相這么一吐,知道自己都是老得這個樣子,也沒有法子騙悉達多太子了,于是都跑了。這個把這個魔給降了。

   這魔王看四個魔女失敗回來,很憤怒的,于是親自率著魔子魔孫一起來,想把悉達多太子殺了。可是悉達多太子怎么樣呢?還是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,也不生恐 懼心,在那坐著入了無諍三昧,不和人斗爭。因為要是一動念,就和魔會接觸上;若念頭不動,魔也就沒有辦法了。所以魔王也不能惱亂悉達多太子,沒有法子了, 就率著魔子魔孫都退了,也就跑了。

  這就是優(yōu)波離尊者,親眼看見如來降伏諸魔的事情。


親見如來,制諸外道

  佛沒出世以前,在印度都是婆羅門教。這婆羅門教,也是一種外道的宗教。那么,佛沒成佛以前,外道很盛行的,人人都去拜外道做師父。等佛一成佛道之后, 這些外道的弟子就都去拜釋迦牟尼佛做師父。好像老迦葉尊者、目連尊者、舍利弗尊者等等,他們原都是修外道的,都拜佛做師父。很多人就去跟隨釋迦牟尼佛,其 他外道就妒忌,屢次想要害佛。

   有一個外道,名字叫申日。他怎么樣啊?他在飯里下毒,預備供養(yǎng)給釋迦牟尼佛。佛看見這毒飯來了,他先這樣想:“天下凡有三毒:一者貪婬,二者瞋恚,三 者愚癡。我心里沒有毒,吃這個毒也不會毒死我;內里頭沒有,它就不會發(fā)生作用的?!庇谑呛?,把這毒飯也吃了,也沒有毒死,也沒有事情,這是一種。

   有一次,有外道就用酒把五只象給灌醉了,預備到這個地方來把佛給撞死。因為象醉了,醉象的力量最大,也沒有人可以制服得住。殊不知,這五只醉象沖著釋 迦牟尼佛來了,佛把手一伸,由這五個手指頭上就變化出五只獅子。這五只獅子一出來,那五只醉象就伏地不動,都駭?shù)镁团康降厣?,幾幾乎給駭死。

  這是釋迦牟尼佛制諸魔外道這種的力量。這都是優(yōu)波離尊者他親自見到的,他說:“親見如來,降伏諸魔,制諸外道?!彼钟H自看見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,夜睹明星而悟道。


往昔發(fā)愿,嚴持戒律

   釋迦牟尼佛看見優(yōu)波離尊者,在過去無量諸佛的教中,他都是持戒第一;他在往昔就發(fā)愿嚴持戒律,要修行這戒法?,F(xiàn)在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成佛,優(yōu)波離尊者仍然同時來到這個世界上來,所以佛就教他在這個佛法里邊專門來修行戒律。

  “優(yōu)波離”是梵語,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“出現(xiàn)”。怎么叫出現(xiàn)呢?就是太陽出來的時候他出世,所以這就叫“出現(xiàn)”,翻譯這個意思。還有一個意思,就是翻 譯為“上首”,他是持戒最第一的,對佛所說的戒律絲毫都不犯的,對于戒律上最精嚴;所以在佛的弟子中,優(yōu)波離尊者是持戒第一。他是規(guī)行矩步的,絲毫也不馬 虎,對于行住坐臥這四大威儀,都特別注意。這四大威儀之中,他沒有一樣不合乎規(guī)矩的,都是中規(guī)中矩的。

  在佛教里中,有“律師”,就是專門修持戒律的;有“法師”,就是講經(jīng)說法的。就單“法師”兩個字,有兩個意思:講經(jīng)說法,“以法施人”,以佛法來布施 給人,這叫“法師”;又有一個講法,就是“以法為師”,以佛法為自己的師父,也叫“法師”;法師,就講經(jīng)說法的。還有“教師”,就是研究教理的。又有“禪 師”,就是參禪打坐的。又有律師,就是研究戒律的。因為佛在世的時候,以佛為師;佛入涅盤之后,比丘就要以戒為師。所以修行最要緊的,要精持戒律。


結集律藏,主持毘尼

   釋迦牟尼佛入滅后,弟子均極悲傷,因此發(fā)起結集三藏。所以,佛入滅后的初夏,五百弟子在王舍城七葉窟舉行結集,由阿難尊者先誦經(jīng),結集成經(jīng)藏。爾后, 結集律藏時,由優(yōu)波離尊者為律主,來誦律,在一夏之間,一日誦一律,分八十次誦出根本律法,而結集出律藏,這就是所謂的《八十誦》。

   這《八十誦》,就是當時比丘犯戒呢,佛就隨時訂戒律,說:“以后就不準犯這個規(guī)矩啦!”每犯一條就訂一條,每犯一條就訂一條,都是對優(yōu)波離先說,然后 命尊者當眾宣布,他才對大家來說,這個以后就成為戒律。那么這樣子,優(yōu)波離尊者因為親耳聽到佛的吩咐,要大家遵守戒律,所以他自己對戒律也特別精嚴,嚴持 不犯,所謂“旛幢高樹,登峰造極”,戒律的戒幢,樹得很高的,對于戒律,尊者是最有研究了。

   律藏,音譯“毗奈耶藏、毗尼藏”,意譯“調伏藏”,是佛陀為調伏弟子煩惱,對治生活惡習所制定的教團規(guī)則;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,佛陀針對弟子所犯的過 失而定的規(guī)范,是隨犯隨制,屬隨緣制戒。律藏就是整理佛陀所制戒法的典籍,亦即“戒”由律藏所詮說,而律藏則為“戒”的根據(jù)典籍。

  戒,就是止惡防非。這個戒律,也是出家人一個最好的準繩,最好的規(guī)矩,所以這個就是大眾的一個基礎,像石頭那么堅固的一個基礎。如果出家不持戒律,那就沒有基礎了,將來一定會墮落的。


執(zhí)身執(zhí)心,得阿羅漢

  佛問每一個弟子、每一個菩薩,各人所證得圓通的道理。優(yōu)波離尊者從座位起來,頂禮佛足,對佛說:“我 曾經(jīng)親自隨著世尊逾城出家,親見世尊在雪山修行六年的種種勤苦,也親見世尊降伏諸魔、制諸外道。從此之后,我深深地知道這個貪欲為諸漏的根本,狂心頓歇, 就解脫了世間種種貪欲煩惱。世尊教我專門持戒律,乃至教我持守三千威儀、八萬細行,一切的性業(yè)、遮業(yè),都清凈了。因為守戒守得清凈,所以業(yè)也都清凈。身心 都非常清凈、非常寂靜,于是就證果成阿羅漢了?!?/p>


怎么叫“三千威儀”呢?


   出家人,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律。二百五十條戒律,配以行住坐臥四威儀,行有二百五十條、坐也有二百五十條、住有二百五十條、臥有二百五十條。這行、住、坐、臥,這叫“四大威儀”,行要有個行的相、住有住的相、坐有坐的相、臥有臥的相。

  行,要“行如風”,這個“風”,并不是像刮颶風那種風,是輕風徐來,好像微風那么慢慢地;走路不是那么慌里慌張、冒冒失失地,不是那樣子,是慢慢走。 住,站到那個地方,一定也要有一個站相;怎么樣的站相呢?“立如松”,好像一棵松樹似的,在那兒站得直直地;不是東歪西倒這樣子,站有站相。坐,要“坐如 鐘”,坐到那個地方,像一座鐘似的;古來鐘擺在那個地方,它不動彈的。臥,要“臥如弓”,身體像一張弓似的彎著。臥的時候,要吉祥臥;就是躺到那地方,右 手托腮,左手搭胯。

威儀,是“有威可畏,有儀可法”;這就是行有行的威儀、坐有坐的威儀、站有站的威儀、住有住的威儀。那么“行、住、坐、臥”四大威儀圓滿,就各具足有 二百五十條功德,這合起來成一千功德。三聚凈戒,就是攝律儀戒、攝善法戒、饒益有情戒。受持這三聚凈戒圓滿,就各具足有一千功德,所以這成為“三千威 儀”。


怎么叫“八萬細行”呢?


  這個細行,本來是有八萬四千。以三千威儀,再配以身口七支(殺、盜、婬、兩舌、惡口、妄言、綺語),就有二萬一千功德。二萬一 千功德再配以貪瞋癡三毒,也就是去貪就有兩萬一千的功德,去瞋就有兩萬一千的功德,去癡就有兩萬一千的功德,再加上一個“等分”,去這個煩惱,又是兩萬一 千的功德,這總共是八萬四千功德,又稱為八萬細行。細行,是很微細很微細的。


怎么叫“性業(yè)”呢?


  性業(yè),是它的本體,不必你犯才犯戒;就是沒有犯,這個本體就是罪惡。這戒是什么呢?這叫“性戒”;性戒如果不制止,你一犯就成業(yè), 好像“殺、盜、婬、妄”的四根本戒,是為性業(yè)。這四種戒你若犯了,不通懺悔的;可是,講是這樣講,你若犯了,真正痛改前非、生大慚愧心,也可以的。所以性 戒是制止性業(yè)造的業(yè),就是殺、盜、婬、妄。


怎么叫“遮業(yè)”呢?


   就好像本來你不會犯戒的,因為你用某種東西,它就導引著你去犯罪了。好像有一個人受了五戒,他有一天,就守不住這個五戒了;他就 想:“我好喝酒,酒沒有關系嘛!受五戒,殺、盜、婬、妄都可以受,這酒戒犯了,大約也不成問題。”他自己給自己講道理,自己給自己做辯護律師,說喝點酒不 要緊。于是就去買了白蘭地、或者威士忌;買回來要喝酒,一想:“??!沒有什么菜?!敝袊撕染?,一定要吃預備一點好的菜,這才能喝酒。他想:“若有一個小 雞子來送酒,這最好了!”偏偏他這兒想雞,鄰居就有一只雞跑過來了;他左右望望都沒有人,?。∫话丫桶堰@雞給抓來了。把這只雞抓來,這犯了盜戒了;然后他 把這只雞就殺了,這又犯個殺戒。正這兒喝酒、吃雞肉,鄰居這個女人就過來找雞,就問:“我有一只雞丟了,你看見了沒有?”他說:“我沒看見哪!”這也打妄 語了,妄語戒也犯了。他又看看這個女人,生得雖然不太十分美貌,但也都過得去,于是就生了一種婬欲心,把這個女人也給強奸了。本來他以為就犯一戒不要緊, 結果因為喝酒,就犯了盜戒、犯了殺戒、犯了妄語戒,又犯了婬戒,殺、盜、婬、妄、酒,五戒一齊都犯了!就因為這一個“要飲酒”。

  所以佛叫我們不要飲酒,飲酒,這就叫“遮業(yè)”。好像你吃葷,你就犯了殺戒了;你若不吃葷,自己與這殺業(yè)就沒有關系;這“吃葷”也是遮業(yè)?;蛘呤悄汩_墾 地,受戒的人,不能種田、不能種地的;因為什么呢?你種植、開墾地,也會殺了很多畜生的,所以這都是遮戒。在真要持戒的人,就不能飲酒、不能吃葷、不能開 墾土地,這種種的事情不能做的,這叫“遮戒”;要遮止、禁止這一件事情,這叫“遮業(yè)”。


  優(yōu)波離尊者說:“我是大眾里邊的一個綱領、一個管紀律的,就是大眾里邊的上座,給大家作模范,眾人都跟著我學。紀是法紀,所有的戒律都歸優(yōu)波離來管。 世尊親自印證我持戒精進這種心,大眾認為我是修行嚴持戒律,是持戒第一?,F(xiàn)在佛問誰是圓通,修哪個法門最為圓通。依我修證,以執(zhí)持戒律來修身就得到大自 在,非??鞓?、非常自在。我修身把身戒不犯了,其次我又持戒修心,執(zhí)持心戒,使心得到大光明。身戒,是屬于小乘的阿羅漢所持的;心戒,就屬于菩薩了,在心 意識都不犯戒的。這時候,身戒也持得圓滿,心戒也持得圓滿,所以身心就都通達了,都通利了。通利,就是非常的自在、非常的快樂。身心一切都得圓通,所以這 持戒律修身的法門,我認為它是第一了。”


南山規(guī)范,緇門基石

   “波羅木叉是大師,依教奉行修總持”:波羅提木叉是梵語,翻譯中文是敬法,也就是敬解脫。要修善法,對治不善法,而得到解脫。你修戒律,修這個金剛光 明寶戒,就好像在黑暗中遇到光明,又好像窮人得到寶藏。釋迦牟尼佛入涅盤的時候,阿難尊者以四事問佛:“佛住世,以佛為師,佛入涅盤之后,以誰為師呢?” 佛答覆,要“以戒為師”。所有一切的比丘、比丘尼,必須要依照戒律去修行。若不依照戒律去修行,佛法就會滅亡;依照戒律修行,佛法就住世。所以持戒,依戒 修行,是最重要的。依教奉行修這個戒律,也就等于一種總持??偝?,總一切法,持無量義。

  “金剛寶珠常在握,美玉無瑕時護之”:金剛寶珠也就是戒律。優(yōu)波離尊者常常護持戒律,就好像金剛寶珠總在手里這么執(zhí)持一樣。美玉無瑕,也就是護持這個戒律,就像護持一塊美玉似的,不能把它隨便,不保護就會跌碎了。所以時時都要保護它,時時要護持這個戒律。

  “諸佛本源精進力,菩薩母體篤行思”:什么叫諸佛本源呢?就是戒律。戒律就是成佛的一個源流,你若不持戒律就不能成佛,你持戒律才能成佛。要精進,又 要用功,勇猛精進去修這個戒律,才能達到佛果。這個戒律也是菩薩的母體,所以你要很誠懇的,很堅固的去修行,審思之,明辨之,要這樣子。

  “西土南山規(guī)范普,緇門楷式眾基石”:西土,就是印度;南山,就是道宣律師。道宣律師因為精修戒律,所以感動天人陸玄暢給他來送飯。所以這部《南山律》,在中國是很普遍的,也是緇門楷式的眾基石。


佛陀十大弟子傳─持戒第一優(yōu)波離

佛陀十大弟子傳─持戒第一優(yōu)波離


星云法師 著


出身首陀羅族

  優(yōu)波離尊者能被列入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,在階級森嚴的印度社會,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!優(yōu)波離出身在首陀羅族的賤族,命運注定他就是別人的奴隸,生為首陀羅的種族,在古印度是被認做“初生”的人,其受社會的歧視,好像一塊糞土,不值一顧。首陀羅的人,在路上如遇到婆羅門和剎帝利,要跪在路旁讓路,如果偷看他們一眼,眼睛就會被挖掉,如果和婆羅門或剎帝利講說理由,就會被割掉舌頭,可憐的優(yōu)波離,出生在首陀羅族中,就是過著如此悲慘的生活。

  優(yōu)波離的童年,唯一可給他安慰的就是他的父母,不管怎樣被人嘲笑、輕侮,父母愛子之心總不會比人稍差。優(yōu)波離從小就沒有受教育的權利,婆羅門教的摩奴法典,他雖然有心學習,但對生在首陀羅族中的他,這簡直是一種妄想。

當優(yōu)波離長大以后,父母想讓他學一項手藝,以備將來生活糊口。在當時,政府的公職或商行的買賣,生為一個首陀羅族的人,無法參加,而且一個沒有受過教 育的人,要想?yún)⒓榆娬探痰幕顒?,也不容易。父母知道孩子的出路,唯有在農(nóng)工、勞力、奴隸之中選擇其一,藉此度過可憐的人生。

  起初,父母本想讓優(yōu)波離學習耕種農(nóng)田,但后來想到種田過于辛苦,而且種田需要大的力氣,從小生來瘦弱的優(yōu)波離,父母怕他受不住而作罷,繼之父母想把他 送去做工,為人趕馬拉車,但后來又想到馬夫和車夫的生活,起早帶晚,奔波勞碌,又舍不得讓孩子受那些辛苦。天下父母心,為了優(yōu)波離的職業(yè)問題,父母真?zhèn)?腦筋!

  為別人做奴隸,也要找個好主人,要想找到好主人,還得自己先學一項專長的技術,父母商量的結果,選來選去,就送他去學做一個剃頭匠。

  優(yōu)波離是一位很易于接受教導的孩子,他的天賦性情有虛心和服從的良好習慣,雖然是剃頭的手藝,不要多久,他就能把各種發(fā)型,各種剃法,全都學會。學會了手藝,父母又為他托人介紹,好不容易,迦毗羅的王宮,允許他前去剃頭理發(fā)。

  優(yōu)波離雖然是一個理發(fā)匠,但他的心地純良,本性忠實,終于獲得釋迦族的信任,讓他在宮中,專門負責為一些小王子們理發(fā)。像跋提王子、阿那律王子等,都是優(yōu)波離為他們理的發(fā),這些小王子們見他理發(fā)細心,不但很快,而且不痛,大家很歡喜他,他也很尊敬大家。

為佛陀理發(fā)

   優(yōu)波離大約在二十歲左右的時候,還是一個小理發(fā)匠,此時正是佛陀成道后的第三年,佛陀回到故鄉(xiāng)迦毗羅衛(wèi)城的時候,大家就介紹優(yōu)波離為佛陀剃頭理發(fā)。

   為佛陀理發(fā),讓優(yōu)波離受寵若驚,他想到佛陀是大覺者,聽說有三十二相,佛陀的頭發(fā)一定與人不同,他不敢為佛陀理發(fā),怕萬一有什么觸犯怎么得了。他竟然 跑回家中,向母親訴說不敢為佛陀理發(fā)的原因,出身于首陀羅族的優(yōu)波離,從小就自卑感很重,佛陀,是王子成道的佛陀,他看都不敢看,哪敢為他理發(fā)呢?

   母親安慰他,叫他不要怕,告訴他佛陀很慈悲,還經(jīng)常對苦難的人說法,佛陀不會有勢利的眼光,一定不會看不起首陀羅族的人。母親雖然這么說,但優(yōu)波離恐怖的心仍不能減少,母親沒有辦法,就告訴優(yōu)波離說,明天去為佛陀理發(fā)時,她要帶他去。

   學會了理發(fā)的手藝,去為別人理發(fā)時,還要母親陪著去,這真是一個大奇聞!從這里我們不難想像優(yōu)波離的個性與為人!

   第二天,母親帶著優(yōu)波離,先去拜見佛陀,然后就叫優(yōu)波離為佛陀剃發(fā)。

   優(yōu)波離謹慎、小心的、緩慢的為佛陀剃發(fā),他的母親在旁邊看著,理了一會,母親跪在佛陀面前問道:

  “佛陀!優(yōu)波離剃發(fā)的手藝怎樣?”

   佛陀經(jīng)這一問,注意優(yōu)波離一下,說道:“身體好像顯得太彎了!”

  大概是由于優(yōu)波離對佛陀的恭敬,彎著腰,不敢直起來,但經(jīng)佛陀這么一說,他集中心力,據(jù)說他就有進入初禪的功夫!

  過了一會,他的母親又跪下來問道:“佛陀!此刻優(yōu)波離剃發(fā)怎樣?”

  佛陀對于他母親的再問,回答說:“現(xiàn)在身體好像又太直了!”

  優(yōu)波離被佛陀這么一說,不敢妄想稍懈,一心一意,據(jù)說,他這樣就有進入二禪的功夫!

 不久,他的母親再問:“佛陀!現(xiàn)在優(yōu)波離剃發(fā)怎樣?”

  佛陀不假思索的答道:“入息太粗了!”

  優(yōu)波離一聽,竟想不要入息,把心力集中在出入息上時,據(jù)說,他這樣就已有了進入三禪的功夫!

  最后,他母親又再問道:“佛陀!現(xiàn)在優(yōu)波離剃發(fā)怎樣?”佛陀回答說:“出息太粗了!”

   優(yōu)波離竟然此刻一念不生,忘記手中的剃刀,據(jù)說,他此刻就有了進入四禪的功夫!

  到了這時,佛陀趕快對身旁的比丘們說:“你們來一個人,把優(yōu)波離的手中剃刀拿下來吧!他此刻沒有想念,已進入第四禪,再過來一人把他扶著,不要讓他倒在地上!”

  像這樣的記事,我們可以知道優(yōu)波離對于自己的工作是如何的細心,每受人家的忠告,都肯認真的改正。因為他有多慮和嚴肅的性情本質,所以生活很容易受外人左右,在他身上,決不愿給人有一句非的和惡的批評,故此,他后來被推為持戒第一,不是沒有原因。


先出家為師兄

佛陀回鄉(xiāng),在王城中普灑法雨,種子入地,就會發(fā)芽生長,釋種的諸王子,聽了佛陀說法以后,有些竟然要跟佛陀出家。

王子當中,有的是獲得父母允許的,有的父母不準許,他們相約偷偷的出走,到尼拘陀樹林中找到佛陀,出了家以后再說。

 就這樣,有七個王子要出家,跋提、阿難、阿那律、均在其中。為了出家必須要剃發(fā),他們不得不瞞著人把優(yōu)波離帶去。在一個樹蔭下,優(yōu)波離為跋提王子們剃發(fā)時,眼淚就滔滔的流下來,阿那律看到時,他以王子的身分責問優(yōu)波離道:

“你看到我們出家,應該歡喜才對,為什么要流淚?”

優(yōu)波離惶悚的回答道:“阿那律王子!請您寬恕我沒有禮貌,因為跋提王子待我很好,現(xiàn)在他和你們一同剃發(fā)出家,出家以后,一定云游四方,我就沒有辦法看到他,想到這里,我才情不自禁的流下淚來!希望王子不要責怪才好!”

阿那律聽后,很是同情,對優(yōu)波離安慰道:“你不要難過,我們會幫助你的生活!”

阿那律說后,又回過頭來對大家說道:“諸位王兄王弟!優(yōu)波離服待我們很久,他很勤勞、忠實,我們今后出家,自然要把他的生活安排一下。這里有一張毛氈,請你們把身上的裝飾品完全除下來放在上面,我們出家后用不著這些東西,就把這些東西贈送給優(yōu)波離吧!”

阿那律的話,大家都非常贊成,他們立刻把上衣珠寶都脫下來送給優(yōu)波離,并且叫他返回迦毗羅衛(wèi)城,而他們都去找佛陀了。

優(yōu)波離此刻本想回王城去的,但他忽然轉念想道:“現(xiàn)在如果我接受這些珠寶衣服回去王城的話,老王和釋迦族中的王公大臣,一定會怪我讓王子們出家而殺 我,那么,我怎么能輕易的回去呢?而且,如此尊貴的王子都能舍棄世間的榮華而出家,何況像我這下賤的人,對世間還有什么可留戀呢?我應該也去找佛陀出 家!”優(yōu)波離這么想后,下定決心,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鐵一般,沒有絲毫猶豫,將珠寶衣服掛在樹上,任過路的人去拿,他要去出家!


他走了一程,想起他的出身,心里忽然又悲哀起來,他坐在路邊流淚自語道:“我怎么有資格出家呢?他們都是王子,我是奴隸的身分,我怎能和王子一樣的去出家呢?”他怨嘆世間的不平等,怨恨自己的命運不幸,正哭得傷心時,忽然耳邊有人問道:“你為什么哭得這么傷心?”  優(yōu)波離抬頭一看,見是舍利弗尊者,他揩拭一下眼淚,跪在舍利弗的面前問道:“尊者!您是佛陀的大弟子,您隨佛陀回宮的時候,我就知道您,請問您,像我這首陀羅身分的人,不知可不可以做佛陀出家的弟子?我這樣的妄想真是太大了?!?/p>

舍利弗問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“我叫優(yōu)波離!”舍利弗記起佛陀以前剃發(fā)時,有一個理發(fā)師青年曾入過四禪,想就是此人,當即說道:“佛陀的教法,是自由平等慈悲的,不論智慧的有否,不分職業(yè)的高低,只要能遵守清凈的戒律,是誰都可以做佛陀的弟子,是誰都可以出家,是誰都可以證得無上的正覺。你跟我來,佛陀一定很歡喜的允許你出家,允許你做他的弟子?!?/p>

優(yōu)波離很歡喜,跟在舍利弗的身后去見佛陀,佛陀很歡喜的為他剃度,為他授具足戒?!鞍俅ê铀?,同流入海;四姓出家,同一釋姓?!边@是佛陀在法制上規(guī)定的精神,現(xiàn)在能由優(yōu)波離的出家而實現(xiàn)佛陀的理想。

佛陀嘉許優(yōu)波離說道:“你很有善根,我知道你將來一定能宣揚我的正法。在你來此以前,跋提王子等已先來此要求剃度出家,我雖然已允許他們做我的弟子,但他們要經(jīng)過七日的修行,等他們忘記王子的身分,真正知道是我的弟子時,我才允許他們剃度,他們才會有禮貌和你見面?!?/p>

優(yōu)波離感淚涕零,他過去雖然替佛陀理過發(fā),但想不到佛陀是這么慈悲,他發(fā)愿今后要好好做佛陀的弟子,好好的跟隨佛陀學習。經(jīng)過七日,佛陀叫出跋提王子等七人和大家見面,在眾多師兄弟之中,他們意外的見到優(yōu)波離的比丘相,大家都很驚奇,都躊躇不知如何對優(yōu)波離招呼才好。

佛陀威嚴的對他們七人說道:“你們躊躇什么呢?出家學道之法,首先就是要降伏憍慢之心,我先許可優(yōu)波離出家,他先受戒,你們應該向他頂禮才是!”跋提王子等七人,聽聞佛陀說法后,都很虛心的向優(yōu)波離頂禮,他們都覺得此刻出家的信心大為增強。相反的,這么一來,優(yōu)波離倒反而感到拘束不安。

佛陀對他說道:“你應該以兄長的身分對待他們。”優(yōu)波離像平步青云,感動得只是向佛陀頂禮。一個被人認為下賤的傭人,出家后的名次在他過去服侍過的王子之前,在法上能受到和諸王子同等的待遇,在當時階級懸殊的印度社會,這是破天荒的事情。優(yōu)波離的出家,使佛陀制定的法制逐漸實現(xiàn),在社會上盡管階級懸殊,在佛法僧的教團里,卻沒有四姓的分別,優(yōu)波離后來的成就,也沒有辜負佛陀準許他出家的恩惠!


一段本生譚

就在優(yōu)波離出家的那年夏天,僧團內舉行安居的時候,優(yōu)波離因精進修道而開悟了,因此,他自然的成為教團中的上首,受出家在家二眾的尊敬,當然,因為這個事實,使很多人驚奇,一個首陀羅賤族的人,他的根機是這么敏銳,這不只是首陀羅族之光,而且也是佛教的平等之光。

佛陀為此,特別敘述了一段優(yōu)波離的本生譚:“過去,有兩個人,他們是朋友,都生在貧窮的家庭,不過,他們雖然貧窮,但沒有忘記布施行善,以這樣的功德因緣,后來再生的時候,一個做了國王,名叫 梵德;一個生在有崇高名聞的婆羅門家,名叫優(yōu)婆伽,優(yōu)婆伽娶了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,非常愛她。有一天,大概因為優(yōu)婆伽對別的女子表示親切的態(tài)度被他太太看 到,所以她很不高興,開始嫌惡起丈夫來,起初幾天是大哭大鬧,后來就終日不和優(yōu)婆伽講話。

“心愛的妻子,她的疑心妒心是這么重,優(yōu)婆伽沒有辦法可想,只有悶悶不樂。春日花開,夏天炎熱,就是在夫妻不講話的這年春夏之間,妻子忽然對丈夫說道:‘請你今天到街上去買些鮮花回來,裝飾裝飾我們的房子!’

“多情的丈夫,聽到妻子的話,非常歡喜,隨即到市場里買花,歸途中,正值火傘似的太陽照著大地的時候,因為重新獲得妻子的愛情,而充滿喜悅心情的優(yōu)婆伽,在路上不禁就大聲唱起戀歌來。

“這時,梵德王正在王宮的樓閣上眺望風景的時候,優(yōu)婆伽從王宮的城墻下經(jīng)過,歌聲傳進梵德王的耳中,他聽了以后,覺得奇怪,心想:看他的裝束,是一個 婆羅門身分的人,在這樣大炎熱天能悠然的唱著戀歌走路,他一定是很樂觀的人。國王一時的好奇心,就派人去把優(yōu)婆伽叫來,兩人一談,國王大喜,愿將很高的官 位送給優(yōu)婆伽,從此非常寵愛他。

“優(yōu)婆伽受梵德王的信任,權威一天大似一天,到后來,人民有的只知道有優(yōu)婆伽,而不知道有梵德王。優(yōu)婆伽并不就此滿足,他竟想在梵德王睡午覺的時候, 把他刺死,自立為王,當他有了這樣企圖的時候,有一天終于自己反省覺悟,深深的感到名位權欲的可怕,他把自己的惡念完全坦白的告訴梵德王,梵德王仍嘉許他 的忠實,但優(yōu)婆伽愿舍棄權柄,懺悔出家,他修行不久,就證得神通!

“在這時,王宮中有位理發(fā)師,名叫恒伽波羅,聽到梵德王贊嘆優(yōu)婆伽的出家,生起隨喜的心,他也發(fā)愿出家,做了優(yōu)婆伽的弟子,一心修道,終于同樣的獲得神通!“優(yōu)婆伽和恒伽波羅,同樣有了神通,同樣都是圣者,所以當有一天梵德王到高山森林里供養(yǎng)優(yōu)婆伽的時候,他頂禮以后,心想,對圣者不可以過去的出身來衡量,因此就以身作則的自己先向優(yōu)婆伽頂禮,然后又叫跟隨的數(shù)百大臣,也向恒伽波羅頂禮。

“出身下賤的恒伽波羅,由于法的威力,能使國王向他跪拜。“以上雖然是過去古佛時的往事,但法是永久不變的,在佛法里無論誰的出身怎樣,這不是問題,開悟證果的人就應該受人尊敬,而證悟又是不分階級的!”

佛陀說到這里,鄭重的告訴大家:“當時的優(yōu)婆伽,就是我身;理發(fā)師恒伽波羅,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優(yōu)波離!”

像這樣單調的本生譚的故事,若是仔細的吟味,就知道他暗示的含義。為了權欲,生起殺害的心,當佛陀因中修行時也起過這種念頭,首陀羅族的賤民優(yōu)波離,現(xiàn)在開悟證果,成為教團的上首,受大家的恭敬,這并不是首次,在過去世,他就有這樣的本因。佛陀像這樣的說法,才能讓今人對優(yōu)波離的疑念完全消除!


行化中的遭遇

優(yōu)波離證悟以后,因其個性拘謹,對于生活上最注重行住坐臥的威儀,佛陀所制定的戒條,他都能一一遵守,從不毀犯,不久,在同學比丘中,他就被大家一致公推為持戒第一!

說起持戒,真實發(fā)心修道的人,對嚴持戒律的長老,當然歡喜恭敬供養(yǎng),但那些不守規(guī)矩不持戒的人,就不會喜歡持戒的人,這是很自然的事。因此,優(yōu)波離在僧團中,有些人對他不歡迎,甚至也有批評他的人!

一個持戒的比丘,住在家中,恭敬他的人,自會跑上門來,若是出外游化,不一定會受各地僧俗的歡迎。

有一次,優(yōu)波離和一些持戒如法比丘到各處去行腳弘化,他們發(fā)揚持戒精神,對于訶責羯摩、驅出羯摩、依止羯摩、舉罪羯摩等的懺悔法,經(jīng)常舉行,有一些比丘聽到優(yōu)波離來,就非常不歡喜,他們商量說:“現(xiàn)在優(yōu)波離持戒比丘將要到來,他來了以后,一定會教誡我們什么應作,什么不應作,反而增加我們的疑悔,我們應該設去阻止,使他不要來!”

“當他來時,我們可以把門戶關起來,把臥具掛在門口,不理睬他!”

“當他來時,我們可以到別處去!”優(yōu)波離在各地,經(jīng)常遇到這樣的情形,因此他決心不要到外面弘化,但佛陀又常常鼓勵他。尤其有一次,有一位偷蘭難陀比丘尼,竟然當面罵優(yōu)波離道:“這不是真修道的人,專門喜歡興風作浪,為什么要常常請問佛陀,這是二部僧持,那是一部僧持,此項應作,彼項不應作,使我們生活增加不少困難和苦惱!”

遇到這樣的情形,優(yōu)波離總是行忍辱不睬他,一個持戒比丘,有真信仰的人,總是恭敬;表面上修行的人,總不歡迎。

佛陀很關心優(yōu)波離,有些從各方游化回來的比丘,佛陀見到時就會問他:“你有見到優(yōu)波離比丘嗎?”

“佛陀!我見到了,他正在各處弘化!”

“他行腳的地方,大家很恭敬供養(yǎng)他嗎?”

“佛陀!有些地方對優(yōu)波離尊者的恭敬供養(yǎng)實嫌不足,在家信徒不知道他是持戒比丘,出家比丘總不愿和他見面,甚至還有比丘起嗔罵他!”

“這是為什么呢?”佛陀懷疑的問。

“因為和持戒比丘在一起,大家感到很多不便!”這位比丘誠實坦白的回答。

佛陀聽后,很不高興,馬上召集諸比丘,說明戒的可尊可貴,持戒的人,就像一盞明燈,品行端正,身心清凈的人自然歡喜在光明之下,那些為非作歹的人,才不要光明,喜歡黑暗!

佛陀又特地派人把那些對優(yōu)波離無禮的比丘及嗔罵優(yōu)波離的比丘尼找來,佛陀問道:“你們對優(yōu)波離比丘拒絕歡迎,甚至對他避不見面,嗔怒惡口大罵,真有這樣的事嗎?”這一群比丘、比丘尼在佛陀之前不敢說謊,只得承認說道:“佛陀!是真的,我們確曾對優(yōu)波離比丘無禮!”

佛陀嚴肅的訶責道:“你們真是愚癡,不恭敬持戒比丘,,還有誰可恭敬?戒是汝等尊師,戒在則法住,你們不對持戒比丘恭敬,就證明你們有非法的企圖!”為了愛護持戒的優(yōu)波離,佛陀非常不客氣的訶斥那些對優(yōu)波離無禮的比丘及比丘尼,由此可知,優(yōu)波離在佛陀心中,是占有如何重要的位置!


奉派去息諍

在僧團里,依法修行證果的人很多,但犯戒的人也不少。像比丘中的迦留陀夷、提婆等,比丘尼中的修摩、婆頗、偷蘭難陀等,都是常常犯戒的,他們的惡行、惡名聲,常常讓佛陀煩心,佛陀總是勸大家以優(yōu)波離持戒比丘為模范!

僧團本來是清凈和合的,但惡性難改的比丘,有時非法起諍,你不讓我,我不讓你,影響大家的修行,也影響僧團的名譽,每當各地有僧眾間起諍事的時候,佛 陀都要派一位上座長老前去調解糾紛,像這樣的人選,非但要德高望重,而且更要能明辨是非,主持公道的才行,各處的諍事,每次佛陀都是命優(yōu)波離前往調解。拘 眼彌國的諍事,沙祇園的諍事,優(yōu)波離都曾做過和平使者,像和暖的春陽,他的光芒所照之處,那凝結的冰塊,自然就會溶解。

優(yōu)波離跟隨佛陀,經(jīng)常住在舍衛(wèi)城的時候多,舍衛(wèi)城的比丘很和合,因為大家常常親近佛陀的關系,一師一道,水乳交融,從來就不曾有過芝麻綠豆大的不愉快 事情發(fā)生,優(yōu)波離了解佛陀的心意,每當他奉命去息諍的時候,他有個原則:“彼處諍事彼處斷”,他不把共諍的話拿來這邊說,他不把起諍的人帶到這邊來,那里 的是非那里了,他不會擴大諍事,他把諍的結解開,不留下痕跡!像這樣的和事佬,真不愧是持戒的比丘,不愧是教團上首的長老!

曾經(jīng)有一次,正是安居的季節(jié),佛陀派他到沙只國息諍,優(yōu)波離就推辭不去,佛陀問他道:“你為什么不去呢?”

優(yōu)波離覺得這次諍事,非要佛陀前去調解不可,他不好這樣要求,只得借故推辭道:“佛陀!我的袈裟僧伽黎很重,假若路上遇到雨,一時不易干,再帶一件放在身邊,在安居期中,這又不合戒法,請佛陀慈悲,這次不叫我去好嗎?”

佛陀聽后,思索了一下,他希望優(yōu)波離先去調查一下,所以就再問道:

“你此去要幾天才可以往還?”“佛陀!如果是非要我去不可的話,從舍衛(wèi)城到沙只國要兩天時間,在那邊要停留兩天時間,回來也要兩天時間,總計要六天時間才可往還一次!”

佛陀聽后,點點頭,說道:

“從今以后,夏安居期中,比丘留衣二件以內,可以六天為限!”

為了要優(yōu)波離去調查諍事,寧可將已制定了的戒條重新修改,這不是以法來遷就人,而是在法上優(yōu)波離是如何的重要!

佛陀派優(yōu)波離調查諍事,息滅諍事,而且好諍的比丘,佛陀總是叫優(yōu)波離為他們作懺悔羯摩,優(yōu)波離在事先總是鄭重的告訴大家:

“諸位大德!奉佛陀的慈命,要我為你們好諍者作種種羯摩,治擯汝等,到時候請你們不要怪我,不要心里不喜歡!”

有些比丘聽到優(yōu)波離這有權威的聲音,不敢再住在那里,寧可他去,不再相諍,也不愿給執(zhí)法如山的優(yōu)波離作嚴厲的羯摩,因此,一場諍事,往往化之于無形,這真是一位善于息諍的和平長老!


向佛陀問戒

在僧團中有著這么重要地位的優(yōu)波離,而且被公認為是持戒第一的尊者,關于戒法,他經(jīng)常向佛陀請示討論,這在藏經(jīng)的律部里隨處可見,因為那都是片斷的,或者都是枯燥的戒條,我們很難用故事的體裁把它寫出,現(xiàn)在只能搜集一二,加以敘述,以此可去推想一斑。

在迦毗羅衛(wèi)城的釋迦族,國中有一條法律規(guī)定,凡是釋迦族的女子,不可以嫁給別族,否則當治重罪。這時,有一個釋迦族的黑離車女,年紀輕輕的,正是所謂花容月貌的時候,很不幸的是丈夫死了,年輕的女子,一旦寡居,難度晨昏的寂寞,恰巧不少異族的青年向她追求,黑離車女有心答應,可是丈夫的弟弟從中作難,想占她為自己的妻子。

是這位夫弟的品行不端,還是黑離車女的另有新歡,她再三不肯答應,夫弟非常氣憤,發(fā)誓說:“她大概另有私情,我一定要把她殺死!”夫弟在酒中放下藥料,黑離車女吃得爛醉如泥,夫弟就把她毆傷,向政府報告說:“這是我的妻子,她和外族青年私通!”黑離車女醒來,知道有口難辯,有了這樣的罪名,必被處死無疑,她就乘人不備的時候,逃向舍衛(wèi)城而來。并且在舍衛(wèi)城跟隨比丘尼出家。

迦毗羅衛(wèi)城釋迦族的政府,到處搜查黑離車女,都不知下落,后來聽到情報說黑離車女逃到舍衛(wèi)城,他們即刻作書給波斯匿王道:“我國有一個罪女她犯了國法,聽說她現(xiàn)在已逃亡到貴國,希望貴國能將黑離車罪女送還我國,以后貴國如有犯罪的人逃亡至我國,我國亦當送回貴國辦理!”

波斯匿王收到這封國書之后,就問左右道:“黑離車女真的逃來我國了嗎?”

大臣們回答說:“啟稟大王!黑離車女確實已逃亡到我國,不過,她現(xiàn)已跟比丘尼出家。大王當初曾有禁令,若人犯比丘比丘尼,當治重罪,現(xiàn)在她已出家,無論誰也不敢去觸犯她,請問大王,這怎么辦呢?”

波斯匿王再三考慮以后,就作書回答說:

“黑離車女確實已逃來我國,不過,她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出家,不可追罪,若有余事,敬如來示。”

釋迦族的政府,接到這封回答,都憤憤不平,大家覺得,一個女人犯罪,都無法制裁,以后的國法還有什么用呢?

為了一個罪女的出家,使兩國種下恨因,優(yōu)波離知道后,就把此事請問佛陀道:

“佛陀!犯了國法的人,我們可以收她出家嗎?”

佛陀回答道:“優(yōu)波離!國法的合理不合理,那是人民與政府的事,假使犯了國法,在沒有宣判無罪前,僧團不可收她出家!”

那位收黑離車女出家的比丘尼,被佛陀嚴厲的訶責一頓,這不是佛陀不慈悲,不救罪人,因為在清凈的僧團,若犯了戒律,還是要被擯棄出去;犯了國法,自應受國法制裁,佛法不能包庇罪人,為了健全僧團,為了使戒法不抵觸國法,優(yōu)波離和佛陀才作了如上的問答。

優(yōu)波離有一次還問了佛陀一個有趣的問題:

“佛陀!比丘和比丘尼可以為社會男女做媒嗎?”

佛陀回答道:“優(yōu)波離!若比丘、比丘尼持男意至女邊,持女意至男邊,乃至介紹,這就犯了僧伽婆尸沙,需要悔過?!?/p>

“那么,佛陀!僧團里的比丘、比丘尼,對在家信徒的婚事,應該采取什么態(tài)度才對呢?”

“不要多管!如果是合法的,可于佛法僧三寶之前為其證明!”

戒,就是防非止惡的意思,就是為了要規(guī)范身心的,而男女問題,是最易引起糾紛,最易給身心帶來煩惱與不安,所以持戒第一的優(yōu)波離,向佛陀請示的戒律中,關于限制男女問題的為多。


慰問病人法

如何慰問病人?優(yōu)波離有一次請佛陀詳細的解說過。有病的時候,雖在病中,如何病得合乎戒法?問病的時候,如何問得合乎戒法?優(yōu)波離很關心這個問題。曾經(jīng),優(yōu)波離跟隨在佛陀身后,見到一個病比丘臥在糞穢之中不能自起;優(yōu)波離又知道有一次一個病比丘臥在路旁,有一比丘明明看見,卻特地繞道而行,不愿看病,但佛陀制戒應看比丘??;還有,病了的比丘,以為不須持戒,就隨意行事。為了這些事實,優(yōu)波離提問題請問佛陀道:“佛陀!若有大德比丘病時,應該怎樣前去慰問看視?”

佛陀回答道:“優(yōu)波離!大德比丘生病的時候,不應該給他住在陋小的房中,應該住在陽光空氣流通的房中,他的弟子要常侍在左右,灑掃房中,插花燒香,隨時聽他的呼 吸,若有同學比丘前來問病,應以飲食供養(yǎng)問病比丘,若有所問,病者應答;病人力弱,沒有精神講話,侍者代答。慰問時要能隨順說法,能為病人服務一切,能滿 足病人所需飲食湯藥。若是在家信眾前來問病,請其坐后,即為說法;若有供養(yǎng),即為念佛祝愿接受。如病人要大小便利,問病者要趕快退出。病房中除有人侍奉 外,門口亦應有人,不得讓人卒入。

“優(yōu)波離!大德比丘病,應照此看視!”

“佛陀!小德比丘病了,請問您,我們應該怎么樣來慰問看視呢?”優(yōu)波離又請問佛陀。

“優(yōu)波離!小德比丘病時,不應該臥于顯著的地方,不可以讓臭穢薰到房外來,他的師長或弟子都應該來看視,假使他沒有師長弟子,同住的僧眾應該差人看 病,看病人數(shù)在三人之間,病人如要醫(yī)藥飲食,看病的人應該服侍供給,若是沒有,大眾應供給,大眾也沒有,應取病人有價值的衣缽易取飲食醫(yī)藥,若病人愛惜不 舍,應稟告大德長老,輕語說法,使其開解,然后貿(mào)易,若無法貿(mào)易,大眾應乞化供給,如不能乞得,在僧食中應取好的給予,僧食中沒有好食,看病的人應持二缽 到聚落中乞食,將好的供養(yǎng)病人!優(yōu)波離!看小德比丘的病,應該如此!”

關于有病的比丘,他的飲食、湯藥應如何規(guī)定,甚至圓寂以后的遺物處理,優(yōu)波離都曾請問過佛陀,他能對病人關心得那么仔細,可見他慈悲為人的精神,這也就是持戒的精神!

一個出家的比丘,割愛辭親,遠離家庭故鄉(xiāng),加入僧團,病了的時候,如果沒有人照應,當然很苦,但從優(yōu)波離請問佛陀的話來看,生病不見得是苦事,因為八 福田中,看病福田,是第一福田,師長、師兄、師弟、弟子都可以照顧他的,從優(yōu)波離對佛陀的問話中,生病的問題,在僧團中可見是多么重視了。


破僧與和僧

優(yōu)波離站在他持戒的立場,關心法制的問題,關心男女的問題,關心老病的問題,尤其他最關心的是破僧與和僧的問題。

六和敬的僧團,戒和才能同住,一個持戒的比丘,最關心的就是僧團和合的問題。有一次,佛陀住在舍衛(wèi)城,優(yōu)波離想到僧團的團結問題,就走到佛陀座前,頂禮佛陀問道:“佛陀!請問什么叫做破和合僧?”

“優(yōu)波離!”佛陀喊了一聲,回答說道:“若大德比丘如法如律善解深理,諸弟子們無論是出家的或在家的,都應該禮拜恭敬隨順他的教導,若有人輕視、嘲 笑、譏諷、毀謗,就是破和合僧;若在家信徒,對出家僧團,妄分人我,或在僧團中挑撥離間,或制造糾紛,是名破和合僧;若軍政大員,強以權力,干涉寺院,驅 污僧尼,是名破和合僧?!?/p>

“佛陀!破和合僧的人有什么罪過呢?”優(yōu)波離又這樣請問。

佛陀沒有考慮就說道:“優(yōu)波離!破和合僧的罪過,一劫之中墮在地獄中受苦!”

“什么叫做和合僧呢?”優(yōu)波離問。

“優(yōu)波離!禮拜、恭敬、隨順如法、如律的比丘,以及能夠發(fā)心助僧、贊僧、和僧,是名和合僧?!?/p>

“那么,和合僧的人有什么功德呢?”

“和合僧者的功德,一劫之中,升入天界享受快樂!”

和僧、破僧的功罪,優(yōu)波離不是不知道,他要借佛陀的金口宣說,增強話的力量,他就是這么一位謙虛、守法、明理的人,他的作風,他的態(tài)度,使我們對他生起無限的敬愛!


結集毗奈耶

在平時,能夠處理僧團糾紛,能夠為犯戒的比丘懺摩,能夠和佛陀問答戒律微細的地方,漸漸養(yǎng)成崇高聲望的優(yōu)波離,在戒律方面,他已經(jīng)成為權威。在僧團里,佛陀說他是持戒第一,比丘們也公認他是持戒第一!

有些比丘和比丘尼,對戒律有不解的地方,請問佛陀又感到不便,總是請教優(yōu)波離尊者,他像默默的大鐘,平時雖不多發(fā)議論,但一到叩打的時候,他就會發(fā)出洪亮的聲音。

優(yōu)波離的一生,因為他是持戒比丘,所以和俗世的人士很少往來,他沒有到社會上去弘化,戒律是因僧團而設的,優(yōu)波離的生活,從來也沒有離開僧團。所以關于他的記事,我們也只能限于僧團之中。

佛陀涅槃的時候,優(yōu)波離大概已經(jīng)有七十多歲的高齡,諸大弟子們在耆阇崛山的畢波羅延石窟中,由大迦葉為上首,公推阿難陀結集經(jīng)藏,優(yōu)波離結集律藏,但當請優(yōu)波離結集律藏的時候,他謙虛的推辭道:“我不敢擔負如此大任,請再推其他長老!”大迦葉支持優(yōu)波離,見他推辭,即說道:“尊者優(yōu)波離!請你不要客氣,雖然今日在座的五百人都是長老比丘,但佛陀當初授記你成就十四法,除佛陀以外,僧團中以你持戒第一,現(xiàn)在律藏還是請你誦出吧!”

優(yōu)波離不再推辭,他先提出很多原則性的問題,要大家共同遵守,然后他就誦出律藏。

他升座誦律的時候,一一條目都說明此戒佛陀于何時、何地、對何人,以何因緣而制,以及犯了此戒有罪無罪的程度,參加結集的長老,對他的細心記憶,都佩服得五體投地!一個出身下賤種族的優(yōu)波離,在僧團里有那么崇高的地位,實在不是偶然的,最后能由他主持結集三藏之一的律藏圣典,受著萬世人的敬仰禮拜,使苦難的民族增強了信心,使佛法的平等之光萬世千秋的照撫著一切眾生!


留言評論

歡迎各位網(wǎng)友對本站評論
no cache
Processed in 0.360149 Second.
翼城县| 名山县| 嘉峪关市| 德兴市| 虎林市| 奇台县| 贵溪市| 新和县| 太湖县| 晋宁县| 怀远县| 丘北县| 德化县| 余庆县| 酒泉市| 洪洞县| 怀安县| 井冈山市| 云龙县| 吉林省| 兰考县| 屯门区| 务川| 高碑店市| 禄丰县| 邛崃市| 宁蒗| 荣昌县| 天等县| 绵阳市| 项城市| 固镇县| 东乡族自治县| 廊坊市| 彭水| 商南县| 清新县| 梧州市| 玉山县| 玉门市| 虹口区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