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文化
Product display
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
Cases
聯(lián)系我們
Contact Us
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
2025-06-12
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
2025-06-09
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
2025-06-08
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
2025-06-07
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
2025-06-05
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
2025-06-04
?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
2025-06-03
雷神的起源及傳說
2025-06-02
東岳大帝是哪位神?
2025-06-01
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
2025-05-30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3 16:26
大方廣佛華嚴經卷普賢行愿品變相圖
歷史
寫經書是為幫助解讀經文,在經書卷首或中間,附上與經文內容相關的插畫。韓國佛經的抄寫,最早是以墨書寫在黃紙上,新羅末期以后,才漸以金銀泥來抄錄,而高麗時專設“寫經院”、“金字院”來抄錄經書,從此金銀經書大為盛行,形成一股風尚。高麗明宗明為遏阻民間漸趨糜爛浮華的風氣,曾經限制金銀的使用,只允許金銀用于佛像、佛畫與經書上,可見對金銀色裝飾的喜愛?,F(xiàn)存最早的寫經畫,為統(tǒng)一新羅“大方廣佛華嚴經變相圖”殘片,其次是高麗穆宗(1006年)所制“大寶積經變相”,都是研究寫經畫重要的史料。
變相圖內容
“大方廣佛華嚴經卷普賢行愿品變相圖”,描繪善財童子從文殊菩薩那兒聽聞到普賢菩薩的名號和行愿,渴望得見普賢菩薩,為此精進,最后終于親見普賢菩薩元量神通,獲得知識,與普賢菩薩相遇的場面。此圖四邊框以金剛杵圖紋,畫面分為左右兩部分,一方毗廬舍那佛端坐于蓮花臺上,數(shù)以千計的菩薩聲眾環(huán)繞周圍,另一方為接受毗廬舍那佛光明普照的普賢菩薩說法場面,普賢菩薩身后一樣被諸多聲眾包圍,善財童子則雙手合掌,恭敬佇候,以求聞法。
此圖描金線條膩靈活,人像優(yōu)美生動,毗廬舍那佛與普賢菩薩身軀漆金,及膝蓋部位漩渦形象線條的筆法,是14世紀中期以后寫經變相圖中慣用的表現(xiàn)技法。
毗廬舍那佛--銅雕貼金
普賢菩薩--木雕佛像